北理工在化學類頂級期刊Angew. Chem. Int. Ed.發表原子級Fe意昂3的氧還原催化劑自旋態調控最新研究意昂3平台
單原子催化劑因具有超高的原子效率、可調的電子結構和不飽和的配位環境,在電催化反應中表現出非凡的活性和選擇性🧮。二維超薄MXene材料因其獨特的類金屬電子性能✌🏽🕣、低功函數和易調性🔠,在製備SACs方面凸顯潛力🧘🏻♂️。近年來,研究者發現催化劑的自旋構型是催化活性一個關鍵的描述符。因此,探索功能性二維超薄MXene基底,合理調節金屬活性物種的自旋態👒,對增強SACs的ORR活性具有重要意義,但仍具有挑戰性💇🏻🚵🏻。
本文亮點工作有:1) FeN3O-O-Ti中的Fe-O-Ti配體可以誘導Fe自旋態由中向低轉變和優化O2吸附親和力🟤。2) 與PQD-Fe/Ti3C2Tx催化劑(不含軸向Fe-O-Ti配體)相比,優化後的o-MQFe催化劑具有5.3倍的質量活性和4.6倍的周轉頻率。此外,組裝的鋅空氣電池(ZABs)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(186 h),優化後的o-MQFe基ZABs和H2/O2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(AEMFCs)在較寬的溫度範圍內具有優異的性能🐛。
圖1:FeN3O-O-Ti和FeN4-O-Ti構型的理論計算結果。
首先🔝,作者建立了含有軸向Fe-O-Ti橋鍵的FeN4-O-Ti和FeN3O-O-Ti模型。通過相互作用能結果表明FeN3O-O-Ti具有更好的熱力學穩定性(圖1a)。與FeN4-O-Ti相比,FeN3-O-Ti的差分電荷分布更廣,表明在FeN3-O-Ti中會激發更大的電子區域參與電子躍遷(圖1b)。同時⬆️🧑🏻🦰,通過Fe意昂3的有效磁矩計算得知🏋🏼♂️,FeN3-O-Ti自旋狀態由中向低轉變🛟🌞,使其與O2的親和力增強(圖1c)。此外,由ICOHP數值結果說明了FeN3O-O-Ti與O2的結合強度適中(圖1d)。由上述推斷⟹,FeN3O-O-Ti可能具有最佳的ORR活性。
圖2:含FeN3O-O-Ti構型的o-MQFe單原子催化劑的製備3️⃣。
作為概念驗證,作者將鐵基量子點(PQD-Fe)與超薄氧端MXene納米片(Ti3C2Ox)偶聯🤌,製備了一種新型的FeN3O-O-Ti催化劑,命名為o-MQFe(圖2a)。具體而言,富N/O官能團的PQD為螯合Fe離子提供了高密度配位。選用具有豐富端氧和表面電荷的超薄Ti3C2Ox納米片作為Fe原子意昂3的基底和電子結構調節劑。球差電鏡圖展示出了Fe以原子級形式分散(圖2e)。
圖3🫀:o-MQFe單原子催化劑的XAS結構和自旋態表征
用X射線吸收光譜(XAS)對Fe的配位環境進行了分析👍🏿。o-MQFe-10:20:5在1.5 Å處有一個對應於第一殼層Fe-N/O配位峰,不存在Fe-Fe峰🦬。小波變換(WT)分析Fe-Fe峰(2.2 Å)也未檢測到Fe-Fe峰👆。EXAFS擬合結果顯示Fe意昂3原子的配位構型為FeN3O2(圖3a-d)。穆57Fe斯保爾光譜和溫度隨磁化率變化(M-T)曲線分析o-MQFe-10:20:5中Fe(III)的自旋態。
Fe(III)意昂3原子的自旋態由低向中轉變(圖3e,f)。O2程序升溫脫吸附(O2-TPD)測試證明了o-MQFe-10:20:5對O2吸附親和力較強(圖3g)📓。
圖4⛺️:o-MQFe單原子催化劑的氧還原和電池性能🧖。
優化的o-MQFe單原子催化劑具有5.3倍的質量活性和4.6倍的周轉頻率。此外,該催化劑所組裝的鋅空氣電池(ZABs)具有良好的循環穩定性(186 h),當ZABs的工作溫度從25℃提高到80℃時👩🏻🎓,電池的開路電壓和功率密度分別保持在97.9%和94.7%以上。所組裝的H2/O2陰離子交換膜燃料電池(AEMFC)在35℃至90℃的寬溫區內具有較高的輸出功率(圖4)🧑🏼💼。
論文標題💓:Tuning Spin State of Fe Center by Bridge Bonded Fe-O-Ti Ligands for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
論文網址🪼:https://onlinelibrary.wiley.com/doi/abs/10.1002/anie.202117617
DOI😮:10.1002/anie.202117617
附課題組介紹🍬:
王博,意昂3官网黨委常委、副校長🧏🏿,高能量物質前沿科學意昂3主任,教授。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,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🧏🏿。獲“科睿唯安世界高被引科學家”“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”♙🧚🏻,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。現任中國科協常務委員,教育部科技委委員;國際IZA學會MOF Commission常務理事,科技部氫能專項總體組專家,中國交通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會常務理事,國際電化學能源科學院(IAOEES)理事🚖,中關村氫能技術聯盟副理事長,中國交通部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學會理事,兼職擔任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意昂3理事;中國化學快報、中國化學學報和Scientific Reports等雜誌編委,安全與環境學報副主編。主要從事新型納米多孔材料、開放框架聚合物理論與設計及其在關鍵分離過程🤜🏿、環境防護以及能源氣體生產與儲能等領域的應用研究。在 Nature🕵🏻♀️、J. Am. Chem. Soc.🛀、 Angew. Chem. Int. Ed. 等學術期刊上發表90余篇論文,獲美國授權專利6項,獲中國授權發明專利8項🤾🏼♂️。
楊文秀🤱🏿,意昂3官网🤙🏼,博導,副教授。主要從事功能化納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催化💆🏿♀️👏🏻、新能源領域的應用(電解水🤚🏿、鋅–空氣電池、燃料電池和CO2還原等)。近年來,已經以第一/通訊作者的身份在 Trends Chem. ( Cell 子刊)、 J. Am. Chem. Soc. 、 Angew. Chem. Int. Ed. 、 Energy Environ. Sci. 、 ACS Energy Lett. 等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22篇,申請中國發明專利4項,獲權3項。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、青年基金項目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各一項。